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分析

VIP免费
多多猪 2025-09-16 0 2.49MB 5 页
侵权投诉
545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监管与测试
2023 47 5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分析
【作 者】 李永红,朱建宁,方延学,杨华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查验中心,兰州市,730070
【摘 要】 通过对涉及注册自检相关法规政策分析,走访调研企业,召开座谈会,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的
方式,汇总梳理注册自检过程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从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完
善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法规体系,降低各方在注册自检工作中的风险的建议。
【关 键 字】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012F20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671-7104.2023.05.015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of Medical Device
Registration Self-inspection
Writers LI Yonghong, ZHU Jianning, FANG Yanxue, YANG Hua
Center for Inspection of Gansu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w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registration self-inspection, visiting and researching
enterprises, holding symposiums, and issuing nationwide questionnaires, the risks in the registration
self-inspection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gulatory
department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e suggest to improve China's medical device registration
regulations system and reduce the risks of all parties in the registration self-inspection work.
Key words medical device, registration self-inspection, risk management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自身
能力的提高一些企业已经能够自行完成产品的检
验工作传统注册检验制度的不足也逐渐呈现
要表现为授权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不足企业注册
检验的主体责任定位不准检验服务市场化不足等
问题在当前我国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
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
转变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释放医疗器械产业创新
发展活力强化注册申请人主体责任加快医疗器
械上市进程新修订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条例[1]2020)、《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
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3]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令第48均明确规定产品检验报告
收稿日期2022-11-12
基金项目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探索2022-Y-Q-007
作者简介李永红E-mail: 380430262@qq.com
通信作者朱建宁E-mail: li380430262@126.com
可以是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备案人的自检报
也可以是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的检验报告”。20211022国家药监局印发了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4]以下简称“《
》”),对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的能力要求
报告要求委托检验要求申报资料要求现场检
查要求和责任要求6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注册自检政策出台以来如何严格按照医疗器
械注册制度改革监管要求既最大限度激发医疗器械
产业活力又能对注册自检这一新生事物产生的风险
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是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技术审
评人员注册/备案人检验人员共同面对的课题
该研究结合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和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分析注册自检的实施在加快
医疗器械上市进程释放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活力
强化注册申请人主体责任要求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的
风险要素特别是针对过渡期无相应技术审评依据
和现场核查标准以及各地监管人员和企业认识不
足带来的风险进行汇总分析依据分析评价结果
深入阐述放权企业的同时如何做好风险应对
文章编号1671-7104(2023)05-0545-05
监管与测试
546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监管与测试
2023 47 5
1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的风险识别
1.1 方法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探索课题研究
小组在对涉及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相关法规规范
标准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走访有关
部门及企业13召开专家座谈会4依据ISO/
IEC 14971:2019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
的应用[5]标准要求采用头脑风暴法23
风险环节梳理出66项自检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风
险点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
发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选择代
表性省市以微信小程序和纸质版形式同时发放调
查问卷共收回问卷368其中有效问卷339
92.1%)。监管部门5415.9%),政府部门
下设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7221.3%),
产企业21362.8%)。问卷涉及我国广东
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海南云南甘肃
9个省份和直辖市该研究对问卷中涉及的具体风
险点不做进一步研究仅从政策法规层面及注册自
检本身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共梳理出政策法
规方面存在的问题4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本
身普遍存在的问题7
1.2 风险梳理
1.2.1 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风险
1各方对开展注册自检后持续有效保证产
品安全有效性的要求不统一缺乏系统性文件支
难以发挥技术审评预期作用
2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法规规范指导原
则及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对于注册自检有效性以及具
体技术要求涉及不全面
3)《规定出台后法规要求与产品风险
管理尚未形成具体的嵌入型对接
4目前相关法规体系覆盖不全面结合产
品特性和风险管理要求尚未形成精准化技术体系
导致注册自检与保证产品持续安全有效的具体实施
理解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1.2.2 注册自检本身存在的风险
1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时企业是否能
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制定科学有效全面准确的
注册自检体系要求并形成文件
2审评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理解和掌握申报
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
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自检安全
有效性做出系统评价的能力
3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统一的技术审查指导
原则各省份及直辖市均在自行研究制定相应的检
查指导原则广东山东北京率先出台了属地医
疗器械注册自检体系核查指导原则各省可借鉴使
但内容的细化程度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审评机
不同审评人员对同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
评价尺度不统一
4提交自检报告时注册申请人应对委托检
验的内容进行汇总并结合自行检验部分形成完整
的检验报告但企业对第三方的检测机构能力评价存
在一定困难一方面是对委托项目的实际检测能力评
价缺乏抓手存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不配合的情况
一方面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评价缺乏有效性
5)《规定对开展检验人员资质要求较高
但现有检验人员实际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对新注册
产品技术要求和检验检测方法要点掌握不足存在
研发代替检验人员交叉互用管理不足的情况
6部分检验设备投资较大后期使用率
重新购置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在注册检验期
间存在使用公用设备或临时租用设备开展检测的情
因此在设备管理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风险较大
7企业对自检的相关法规标准的理解不深
建立的注册自检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或不能有
效运行
2  注册自检风险分析
2.1 政策法规方面存在问题的风险分析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是基于现行法规标准
体系当前科学认知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要求形成
但随着法规标准不断完善相关科学技术不
断发展技术审评相关内容及配套文件也需适时进
行调整目前与注册自检相关联的审评技术清单
配套法规标准体系均存在滞后如何将注册现场
注册技术审评要求相关联以方法和证据提供
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为重点开展全面技术审
保证产品满足技术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器械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
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企业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申报前的准备同时也适用于审评人员对医疗
器械产品上市前申报资料的审查。《规定出台
由于相应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尚未正式出台
目前医疗器械审评人员只能依据审评经验评估
547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监管与测试
2023 47 5
而对技术审评质量的可控性和实效性都形成了一定
的制约风险
风险管理是贯穿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活动
其起点是对产品的风险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
用的设计及制造上的技术措施都是为控制风险
册检验属于医疗器械从产品设计研发到推广应用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验证产品在临床评价
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产品进行检验得出检验报告的
行为因此应当遵循YY/T 03162016/ISO 14071:2007
更正版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6]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将自检纳入风险管理计划
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近期我国新发布GB/T
420622022/ISO 14971:2019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该标准等同采用现行有效
ISO/IEC 14971:2019将于20231111日实施
实施后申请人势必要调整风险管理策略更新风险
管理文档监管部门应全面分析注册自检的开展为
技术审评及现场核查工作带来的全新考验和风险来
特别是在过渡期应当将该项工作列入风险排查
重点工作目录制定符合本地区监管实际的注册技
术审评和现场核查工作要点或指南
此前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需提供有资质的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全项目检验报告转为自
检后企业可以制订适用于自身需求的自检计划进
行内部资源合理分配从而缩减检测周期加快产
品上市进程自检政策对企业研究成果转化加快
临床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带来的风险也不
容忽视企业期望产品快速完成注册检验在压缩
检测周期的同时如何保证检测过程合规真实
完整可追溯是企业和监管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2.2 注册自检本身活动存在问题的风险分析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属新生事物在产品注册申报
时可能没有相关申报经验或者成功案例依靠企业自
身技术水平很难确保对申报资料中自检部分内容进行
了科学有效的充实和细化给审评人员的工作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导致审评人员对企业开展注册自检工作
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存在较大风险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检验机
构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工作规定的
通知[7]食药监械管2014192文件规定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注册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
要求进行预评价”,随着该文件的废止对产品技
术要求进行评价的工作转移到注册申请人自身
一步落实了注册申请人的主体责任注册申请人的
技术能力与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相比差距较大注册
申请人是否有能力发现研判产品技术要求的风险
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提交申请后技术审评和体
系核查环节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但医疗器械学
科门类繁杂且多学科交叉技术审评人员和检查
人员本就很难将产品的原理/机理结构性能
预期用途全面掌握对产品技术要求的综合评估进
一步提高了对检查人员和技术审评人员的要求
险也随之加大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是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体系核
查的指导性文件在国家还未出台统一的现场检查
指导原则之前除广东山东和北京已发布了相应
的指导原则外各省监管部门均根据自身产业实际
和认知理解水平指导审评机构开展技术审评和体系
核查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同一产品不同审评机构或
不同审评人员给出不同审评结论也容易造成企业
对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误解
不能有效地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力进行评价是
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从侧面也反映了自检政
策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注册
自检实施之前注册申报企业只需要提交取得CMA
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自检
实施后企业需要将委托检验项目和自行检验项目
进行汇总由申请人出具完整的检验报告这样企
业就不只看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否具有CMA认证资
更看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和质量保
不配合企业开展检测能力评价说明部分第三方
检测机构还处在一家独大非我莫属的固定思维
随着自检法规的不断完善更多第三方检测机
构的加入必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规定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为检验人员应当
为正式聘用人员并且只能在本企业从业检验人
员的教育背景技术能力和数量应当与产品的检验
工作相匹配”。过硬的检验能力是开展检验工作的
核心要素如果检验人员检测能力低操作设备技
术生疏不能正确理解检验原理或方法等有可能
对检验结果产生误判
检测设备性能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
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为注册申请人应当配备
满足检验方法要求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
未对设备的来源有明确要求用于自检的设备需要
保证设备的性能可控检测结果可追溯CNAS-
CL01:2018等同ISO/IEC 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
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8]要求实验室的设施应为
摘要:

545监管与测试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分析【作者】李永红,朱建宁,方延学,杨华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查验中心,兰州市,730070【摘要】通过对涉及注册自检相关法规政策分析,走访调研企业,召开座谈会,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汇总梳理注册自检过程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从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法规体系,降低各方在注册自检工作中的风险的建议。【关 键 字】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012;F20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1-7104.2023.05.015RiskManagementAnal...

展开>> 收起<<
医疗器械注册自检风险管理分析.pdf

共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如果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的进行举报。
作者:多多猪 分类:实用文档 属性:5 页 大小:2.49MB 格式:PDF 时间:2025-09-16
/ 5
客服
关注